Yuanji's Blog

这个博客已通过认证

NEET Diary 11: 三週目

📅 ( 更新 ) | 🏷️ ,
文章目录

第三周仍然没有做到早睡早起,不,应该说勉强做到了早睡,完全没有做到早起。这样平均等于没有做到早睡早起。

因为是刚考完试的一周,我也没有啥特别的事要忙,就瞎 jb 研究(折腾)呗。主要干了几件事情,姑且说明一下都干了啥,以及为啥要这么做。

接下来我把人脸记忆和从日文里抽出文法的词汇、文法的事情详细说一下。

人脸记忆

在那个叫记忆游戏的 Netflix 的纪录片里,有几个场景比较触动我。

  1. 有个人谈到别人记不住自己的名字,虽然嘴上不说什么,实际上心里还是会嘀咕自己可能在他人心里不太重要
  2. 里面谈到在这个很多情报只需要动动拇指就能从网络获取的时代,人们的记忆力不自觉地在衰退,人们在旅游的时候很多只是把影像用电子设备记录下来,而不是仔细欣赏记录在脑子里。但古代的人们对于记忆的重视程度和现在完全不同,古希腊的学者们辩论的时候都需要把自己的观点记忆在脑子里,因为那个时候连纸都没有发明,根本没法带稿。

这个记录片给我的启发是,首先记忆是人的本能,只要通过练习应该就能提高(感觉盲打、拧魔方是一类例子),而记忆力好无论是对生活对工作都是有好处的,不然很多大公司不会花钱聘请记忆教练给员工上课(纪录片里很多记忆出众的人不是开班授课就是给大公司外聘)。我从今年年初也开始使用 Anki 记录平时看到的生词,自己感觉日语词汇量积累得比无意识记忆的时候要好。因此我想到了可以用 Anki 记忆人脸。通过差不多一周时间使用自己做的那个日本艺人卡包之后,我发现记忆人脸确实比单词要难,大概难 3-5 倍左右(时间而言)。经常脑子里出现「这不就是那谁吗?」但就是想不起名字。不过,这个也是我的预期,记忆人脸正是为了改善这个问题的嘛。为什么会比背单词难呢?我觉得是因为特征不够明显,像我们背单词,比如说汉字词汇,汉字本身是高度抽象的符号,也就是说他的特征非常明显,而人脸要是不自己去找特征的话容易产生「那些人长得不都一样吗?」的脸盲错觉。换句话说,我们只要找到人脸的不同特征,我们就能轻易地记住这些不同的人脸,而数量想必也可以非常巨大,就像我们认识的汉字至少在 2500 以上。另外为了让这些人脸特征明显,我不得不尽可能地想象与某张脸关联的事情以加固我对其的印象。我还是相信,久而久之一旦大脑熟练这种操作之后,记住人脸应该不会比记忆其他东西要难。(至少我从这个记录片里看到了,人的记忆力可以强到什么地步)小时候我觉得这可能是奇迹,现在我觉得也许我也能做到,如果做不到和他们一样强,一半强也很厉害了。

自动抽出日语词汇、语法

产生尝试从某句日语、或者整本日文书里抽出日语语法的想法,还要从我在日亚上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说起。我在日本亚马逊上消费的 Kindle 电子书怎么也有好几万日元了。通过技术手段我已经做到了把这些电子书去 DRM,转成普通的 epub 文件。然后我就想,对于日文书,先不管买了看不看,我甚至不确定能不能看懂,因为毕竟对于我来说是外语。如果我能写一个工具把某本书的词汇、语法分别给自动抽出来,我瞄上一眼大概就知道能不能读懂,难度如何。也许我不去看这本书,我至少可以把这本书的生词拎出来,语法学一学,也算买书的钱没白瞎。

这个工具,因为我比较懒也一直没做,不过语法先不说,把日语单词拎出来,自动查词,然后批量导入 Anki 我大概花个一两天就能完全写出来。语法的话就糟糕一点儿,我看 https://jreadability.net/ 就是用 ngram 的手法我觉得可能不够精确。(不过其实一般书的语法不会太难,真的想读外文书的话,把 N1 N2 的语法过一遍就差不多了?)所以有时间我还是把抽出单词的功能做出来。感觉做成一个泛用型工具应该还不错,比如说背完这个词包你就能读懂村上春书的处女作,因为这个词包就是基于 風の歌を聴け.epub 做出来的。这样,相当于先预习书里的生词保证自己在真的读某外文书之前就把所有生词的问题解决,因为在我这两年的阅读体验中,边读书边记录生词是很影响读书热情和读书体验的。

以上大概是第三周的 NEET Weekly 了。(啊,日记变成了周记,之后说不定就变成月刊了笑)

つづく